×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属于临床常见的牙齿外伤疾病,是指患者恒前牙发生冠折于牙龈以下2mm,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影响其正常进食等生活,还影响美观,故患者应及时治疗。口腔临床治疗该类患者一般予以去除牙周后进行断端修复,但该治疗方法周期较长,还会增加如牙龈发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牙周组织结构及牙断根造成不良影响[1]。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较多应用于临床,正畸主要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为探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就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应用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 例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牙体牙髓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予以常规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8例)、将予以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年龄19~29岁,平均年龄(23.)岁;恒上前牙与牙龈下距离2~4mm,平均(3.)mm;中切牙15例,侧切牙1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岁;恒上前牙与牙龈下距离2~4mm,平均(3.)mm;中切牙16 例,侧切牙14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可配合完成治疗者;②无重大精神疾病;③牙周组织健康。(2)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患者;②高血压患者;③合并其他牙齿畸形者;④沟通交流存在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修复治疗:拔除患者断牙牙根,清除周围牙周组织、断端,并消毒、止血,使牙槽骨暴露度足够情况下予以义齿修复。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牙体牙髓正畸治疗:修复治疗14d后予以正畸治疗于无不良症状情况下。牵引钩采用0.8mm 不锈钢丝制成,顶端钩长度为根长1/2,顶端钩固定在根管中予以磷酸锌水门汀将,支牙选择患牙两侧相邻牙周及健康牙,于牙唇面、钢丝弯度吻合后采用0.6~0.8mm钢丝牵引粘固。保持患牙长轴方向与牵引方向一致后予以0.45mm钢丝制作唇弓,唇弓、牵引桩牵引采用结扎丝,控制力量约50g,使用橡皮链牵拉,复诊1次/月,详细观察并调整患者加力装置。患牙牵引力符合修复要求,予以结扎丝固定患牙,持续9周,预防发生牙根回缩,基础牙周治疗结束后对牙龈外形、牙冠修整,约6周,后对患牙予以永久固定。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X线检查患者修复体较完整,牙根尖无炎症,无叩痛、松动等情况;有效:X线检查患者修复体较完整,根尖组织无叩痛、松动等情况,牙龈存在轻度炎症,切牙缘、同名切牙缘相比较短1mm;无效:X线检查患者修复体有松动及病变发生,切牙缘、同名切牙缘相比较短2mm,牙龈存在明显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牙髓充血、牙周炎、牙体移位、牙龈炎。

1.5 统计学方法 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或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对照组(n=28) 6(21.43) 14(50.00) 8(28.57) 20(71.43)观察组(n=30) 17(56.67) 12(40.00) 1(3.33) 29(96.67)Z/χ2 Z=3.201 χ2=5.243 P 0.001 0.022

2.2 并发症 对照组发生牙髓充血3例、牙周炎2例、牙体移位2例、牙龈炎2例,总发生率为32.14%(9/28),观察组发生牙髓充血1 例、牙龈炎1 例,总发生率为6.67%(2/3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13)。

3 讨论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发生位置较特殊,临床处理因在牙齿修复过程中,从设计到制备,每一具体步骤、操作都必须顾及牙齿组织的保留而较为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且修复术后易发生脱落及炎症,导致修复效果较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发生并发症。牙齿修复基础是在严重削弱、清除已破坏牙体组织情况下,制备牙齿原则采用固位、抗力、保护牙髓-牙本质器官,调整联系神经、肌肉与上下颌骨、牙齿、牙齿-颌骨之间的不正常关系通过使用特定材料一定程序予以恢复牙齿固有功能、形态。正畸治疗调整牙齿、面部骨骼、颌面部神经/肌肉协调性通过矫正各种装置,达到口颌系统稳定、平衡、美观为矫治的最终目标[2]。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常规修复治疗通常是对断端予以修复于去除牙周组织后,但该方法治疗时间长,易导致牙周组织结构、断根的影响,且并发症较多,患者疼痛加重,治疗效果总体不佳。患者若不予以有效的处理,有可能患牙会出现折损,牙齿美观受到影响。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式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损伤程度(修复时),有效保留患者牙周组织、牙断根结构,可使得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几率减少。予以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式治疗时,需注意保留固定力(桩冠-牙根间),保证正畸修复效果;牵引中需保证牙长轴-牵引力方向一致,后期复诊对牵引弓角度、牵引桩予以及时调整是主要检查项目;需延长牙冠,保留正常患牙牙根高度,注意牙根牵拉程度,牵拉过度会致患者牙龈组织不可逆性损伤,一般断缘、牙龈间距增加1mm,牵引力对应增加约30g,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断齿-牙龈间距离制定,可降低患者发生牙周组织增生率[3]。

上一篇:TBL结合CBL教学法在牙周病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