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牙齿形态的研究
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牙齿形态的研究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8年02期 孟 勇 邵金陵 ?刘呆运 李海涛 ?肖 丹
[摘要]目的:通过对距今1100~1300年前古人牙齿形态的测量了解当时的牙齿形态特征以探寻牙齿形态演化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具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的牙齿共纳入631个。其中上颌328个下颌303个。分别测量其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了各牙位牙齿的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等数据。结论:通过对1000年前古人牙齿的形态学测量为中国人牙齿形态研究积累一定的数据资料。
本研究的标本采自陕西长安区唐代遗址共计62具人骨架631个牙齿。经鉴定距今已有约1100~1300年历史年代上相当于历史记载中的唐代。如此大规模、一次性的集中出土同一时期的人骨架在考古学界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对唐代遗址中古人牙齿的形态进行测量;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的体质、疾病和生活环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整理陕西长安区唐代遗址62具人骨架的全部牙齿除去乳牙、多生牙、残冠、残根及严重磨耗等无法精确测量的牙齿共计 个均为恒牙个体的性别按照吴汝康[1]和邵象清[2]提出的鉴定标准结合骨骼上的若干项性别特征做出综合性判断。对每一个体的每一个牙齿均标明其所在的牙位。个体的性别及牙位分布(表1)。
1.2
研究项目和诊断标准
参照《人体测量手册》及《口腔解剖生理学》[3]测量如下项目:冠长(切嵴或牙尖到颈缘线顶点的垂直距离)、齿冠横切面面积[45](近中远中径与唇舌径或颊舌径的乘积)、冠宽(近中面和远中面最突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冠厚(唇舌径或颊舌径之间最突点的水平距离)、颈宽(近中和远中颈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颈厚(唇舌或颊舌颈缘线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测量后牙时以最高的牙尖为准。
1.3研究方法
具有口腔专业知识的2人分别对全部牙齿标明牙位牙位有差别者由口腔解剖生理专业高年资的医师最终确定。然后由同一研究者采用精确度为0.01mm的电子数显细尖爪游标卡尺对每一个牙齿依据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并记录重复测量3次若3次测量误差超过0.5mm则重新测量。
1.4统计处理分析方法
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12.0软件对所有牙位的牙齿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2~4)
本研究报告了631个牙齿的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的测量数据为研究1000年前古人牙齿形态特征提供了数据资料。
其中男性与女性相比上颌第二磨牙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一磨牙的冠长(男<女);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冠横切面面积(男>女);上颌尖牙上颌第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冠厚(男>女);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下颌尖牙的颈宽(男>女);上颌第三磨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的颈厚(男>女)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测量过程中未发现牙齿有楔形缺损以及治疗的痕迹。
3讨论
牙齿是人体内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人骨架埋入土内虽然土质的酸碱变化对人骨架有一定影响但其对牙釉质的影响较小。因此本研究的测量结果可基本反映1000年前古人牙齿的形态。
在人类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牙齿在不断适应进化发展需要的同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Walker[6]研究发现:食物在早期人类进化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趋势上看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制作技术的提高和工具的发展食物日趋精细牙齿大小呈缩小变化。刘武[7-9]对中国境内不同时代人类牙齿测量数据与世界其他地区人类牙齿测量数据[1011]对比分析后指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尺寸呈缩小变化并接近现代人范围。
李霞[12]对6000年前半坡新石器时代人牙进行了冠长、冠宽、冠厚、颈宽等形态学测量。测量数据高于本实验。郑宏[13]对2000年前秦始皇帝陵区山任陶窑遗址人牙也进行了形态学的测量测量项目为全长、冠长、根长、冠宽、冠厚、颈宽、颈厚。本研究与其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发现两者牙齿形态大小相近。可能是由于两遗址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人同属于蒙古人种系且所处年代相邻较近。所以牙齿的形态大小差异不明显。在与王惠云[14]中国现代人牙形态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除冠长、冠宽其余测量结果均低于本实验。可能与1100~1300年前唐代人牙齿的牙合面、切端、邻面磨耗远远大于现代人有关(图1)。综上所述本研究与不同时代牙齿测量结果对比分析显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牙齿大小确呈缩小变化。
上一篇:一口种植牙20万!种植牙体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