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价值
放射直视影像为X线直视下的摄影方式,作为一种数字化成像技术,能够转变传统X线检查中的不足之处[1]。将检查的图像直接转化为数字图像,不需要应用底片,且放射期间的投射量仅为传统技术的1/5,对患者后期图像的处理也能够奠定良好基础[2]。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固定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能够结合放射直视影像的观察结果选择适宜的根管填充物,对其长度实施测量,对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文章将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口腔固定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差异性的口腔固定修复前影像学检查方式下,评价放射直视影像的应用价值。结合数据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现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实施口腔固定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40)。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调查研究的内容。实验组中患者男女数量占比为21∶19,年龄取值在21~6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4.)岁。前牙32颗,后牙25颗。参照组中患者男女数量占比为20∶20,年龄处于21~68岁之间,均数值为(34.)岁。前牙33颗,后牙24颗。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区别,具备分组调查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参照组实施传统的X线检查方式,实验组实施放射直视影像检查方式,应用梅生牙片机,平行投射。结合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对活髓牙拟烤瓷全冠修复实施测量,对患者牙冠位置牙髓腔的厚度实施测量,且将测量后的数据与切割后牙齿的厚度进行对比,预测牙体制备发生穿髓症状的几率。
测量根管的角度、长度等,结合测量的结果完成冠状设计与器械准备工作。放射直视影像可以适当放大,且应用彩色处理、反转或者转换等技术增强其效果,保证数据的准确度。测量期间需要至少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执行操作,且将测量的数据结果进行平均值计算。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率,不良情况发生率,治疗后3月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率由患者自主评价,项目具体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整体满意率=满意率+大致满意率[3]。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与t值实施数据检验,P值为数值的差异性检验工具,若P<0.05则视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满意率为97.5%,数值比较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85%,数值比较存在明显不同(P<0.05),详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满意率对比组别 满意(n) 大致满意(n)不满意(n) 整体满意率(%)实验组(n=40) 34 5 1 85参照组(n=40) 22 12 6 97.5 χ2- - -
2.2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未见不良情况发生,参照存在6例不良情况,数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组别 穿髓(n) 牙髓发炎(n) 发生率(%)实验组(n=40) 0 0 0参照组(n=40) 1 5 15 χ2- -
2.3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根折情况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3月后随访中,参照组出现4例根折情况,实验组未发生根折的情况(χ2=4.57,P<0.05)。
3 讨论
口腔固定修复中,常规牙片与曲面短层片等可能会受到图像分辨率、制作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在视觉系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整体的摄像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4]。所应用的胶片影像如果发生变形、失真等情况,也会直接影响放射性系统的数据分析效果,致使数据误差的产生。
放射直视影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改善传统摄像中的不足。通过传感器的方式获取图像信息,将所获得的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且能够直接在监控器中观察,不需要经过暗室进行处理,曝光的时间显著减少[5]。相较于传统的X线技术检查方式,其操作方式更加便利,曝光时间显著减少,对口腔固定修复治疗效果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6]。
在为患者实施口腔固定修复治疗之前,可以借助放射直视影像技术展开精确测量活动。在观察根管形态的基础上,计算出根管的长度、根管的直径等,使根桩的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7]。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根管穿孔等问题发生率,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性,科学校准材料的长度、相关参数等[8]。在软件应用的方式下,也能够保证其数据应用的精确度,对口腔固定修复患者治疗效果的保障。
上一篇:神经生长因子对比格犬年轻恒牙牙髓组织再生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