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验贯通式教学模式在本科生牙周病学课程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口腔医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需系统学习牙周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形成对临床牙周疾患初步的诊疗思维,并具备一定动手能力,以保障临床实习阶段的医疗安全。牙周病学教学亦是培养牙周专业人才的第一步,对于我国口腔界规范化牙周诊疗的推进具有深远的影响[2]。
通过对浙江大学2010-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生进行牙周病学课程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学时总体不足;(2)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不合理,病因学等教学内容学时过多,牙周手术治疗等内容学时过少,且教学内容过于简单;(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程不一致,部分理论教学内容滞后,与实验教学脱节;(4)授课内容实用性不足,不能充分衔接临床实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针对地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理论实验贯通式教学法,对涉及操作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授课完成后立即进行操作实践,并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以期在教学质量上获得突破。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10-2013级参加牙周病学课程的79名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七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级本科生47名,2010-2012级本科生32名。
2.教学分组。 2010-2012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授课内容包括:绪论、牙周病分类、流行病学、组织解剖生理学、病因学、主要症状和病理、牙龈病、牙周炎、牙周常见病的检查和诊断、风险因素评估、预后和治疗计划、牙周炎的伴发病变和牙周医学、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实验授课内容包括:牙周检查及器械使用、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牙龈切除术、牙龈翻瓣术。
2013级学生采用理论实验贯通式教学模式(实验组):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教学,对于涉及实验操作的理论教学部分,在理论授课期间穿插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授课内容一致,授课顺序及学时安排进行调整,实验操作的内容增加部分牙周手术。课程最后进行病例讨论课,采用病例引导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病例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课程学习成果,为该病例的诊断、治疗设计等多方面问题给出解答,组间展开自由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3.教学效果评估。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课程内容、教学安排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4.统计分析。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实验组学生对课程各部分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模式下本科生对课程满意度评价(%)对照组(n=32)实验组(n=47)χ2P整体满意度 <0.01理论授课部分<0.01实验操作部分<0.01
2.学生对牙周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评价。以10分作为牙周理论知识的最高掌握度进行量化,实验组对牙周基础治疗等知识点的掌握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见表2)。
表2 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评价分)对照组实验组牙周病的病因8.牙周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7. 牙周病治疗方案的个性化设计6.** 牙周基础治疗7.** 牙周手术治疗6.** 牙周病的多学科治疗6.** 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7.*
新模式在牙周手术治疗教学模块中增加牙冠延长术和再生性牙周手术的实践操作。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于对各型牙周手术的目的、适应症及术式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学生对牙周手术的目的及适应症的掌握情况(%)对照组实验组χ2P牙周手术切口设计、牙龈切除术46.9 83.0 11.472 <0.01 牙周翻瓣术<0.01牙冠延长术<0.01牙周再生术<0.01
3.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度评价。除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口腔卫生宣教外,实验组学生对各项实验操作内容的掌握程度均较对照组有大幅度提高(见表4)。
表4 学生对实验课程操作内容掌握情况(%)对照组实验组掌握一般掌握一般χ2P牙周检查和病历书写、口腔卫生宣教>0.05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0.01器械磨锐<0.01手术切口设计、牙龈切除术<0.01牙周翻瓣术<0.01牙周缝合技术<0.01
4.对理论实验贯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反馈。 学生对新模式教学的满意度为95.7%,对该模式下的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满意度均高于85%。其中学生对CBL教学方法的支持率高达95.7%。绝大部分学生认为CBL教学法能提高课程参与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对课程学习帮助很大。
上一篇:基于Blackbord平台的MOOC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